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国务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2023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开展低空空域改革,发展低空经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内蒙古发展低空经济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一、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
低空经济一般是指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就其涉及的空域而言,一般高度范围是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到3000米以下;就其带动能力而言,主要体现为“低空+”的融合赋能作用,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就其综合性而言,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方面,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并且不断向着社会化、大众化方向发展;就其新质生产力属性而言,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导航、卫星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在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有效应用,展现出旺盛的发展活力,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低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从近年来统计数据看,传统通航注册企业数、在册航空器数、通用机场数等通用航空重要指标每年都有新的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航企业690家,比上年底增长4.4%;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为449个,比上年底增长12.5%。无人机产业正在成为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其重要指标增幅较大。截至2023年底,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为92.9万个,比上年底增长32.7%;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比上年底增长32.2%;全年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此外,国内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飞行汽车的进展频频刷新,据有关机构统计,2023年我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eVTOL和飞行汽车正在加速驶向人们日常生活。
二、内蒙古发展低空经济有优势有条件
基础优势逐渐显现。内蒙古地域广阔,空域使用潜力较大,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内蒙古的草原、沙漠、湖泊、雪地等旅游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2024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73亿人次,具备低空旅游兴起发展的基础条件。内蒙古耕地保有量达1.72亿亩,居全国第二位,全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幅度高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有利于规模化种植,由此产生的无人机植保应用空间巨大。内蒙古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大,各类输电线路长,无人机巡检等应用前景广阔。
通用机场建设进程较为领先。内蒙古规划建设通用机场起步较早,从2011年呼伦贝尔市根河敖鲁古雅通用机场获批为拓宽通用航空服务领域试点机场以来持续推进建设,截至2024年底,有取得机场使用许可证的A类通用机场17个,分布在全区8个盟市,数量居全国第一,还有办理备案的B类机场6个。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通用机场较多,结合当地实际经营多种业态,取得了积极发展成效。全区还有多个A类机场处在建设过程中。
产业呈现出多点推进态势。全区约有数十个景区有低空旅游项目,主要使用轻型直升机、热气球等飞行器进行低空观光,还有重点经营旅游业态的通用机场,比如前不久取证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老牛湾通用机场有望显著提升当地旅游服务品质。试验测试成为全区低空经济的一个特色业态,目前能够有效开展飞行器试验、测试、试飞任务的通用机场和其他基地约有20个,比如呼伦贝尔市根河市依托当地独特的“冷资源”建设飞行器极寒测试基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引进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直升机试飞业务,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通用机场试验测试业务保持增长。兴安盟突泉县等地依托通用机场开展教育培训业务,形成当地低空经济增长点和全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应用加快拓展,目前在航拍摄影领域已经实现行业普及,在农业植保领域正在加快普及,在电力巡检、无人机物流以及部分社会治理等领域不断深入应用。相关的制造业、航空体育、综合服务等业态也在逐渐形成和发展。
政策保障不断强化。2024年先后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物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部署了工作任务,凝聚了发展力量。国家层面还有一系列政策支持内蒙古发展低空经济,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5年本)》在支持内蒙古的条目中列出“低空经济,包括短途运输、试验测试、教育培训等,通用机场、通航起降点等运营以及航空飞行器材制造”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航局2024年3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在物流配送、通用航空消费等方面对内蒙古给予支持。
三、推动内蒙古低空经济乘势而上
内蒙古发展低空经济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的务实行动,是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的重要举措。经过此前多年探索发展,内蒙古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形成规模,重点业态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加快成长,政策体系保障有力,步入了方向明晰、任务明确的发展阶段。在当前机遇利好下,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推动内蒙古低空经济乘势而上,为建设内蒙古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贡献。
第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科学规划建设通用机场,支持已建机场巩固拓展经营业态,提高市场化运营程度。发挥短途运输的独特作用,将短途运输更好融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运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设施,实现飞行服务站功能,推动低空飞行“一站式”办理。
第二,促进低空多元应用。强化“场景为王”的理念,把内蒙古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牵引力强的优势更好发挥出来。农业、旅游等领域很多应用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对此需要遵循市场规律、顺应市场选择,营造市场主体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同时注重支持引导经营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大的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政府两手共同发力推动低空物流、综合服务等业态加快发展。重视培育政府主导类场景,促进“低空+”在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边境管控等方面取得更好成效。“十五五”时期将是内蒙古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谋划“十五五”时期工作任务时应当对低空多元应用给予充分重视、作出规划安排。
第三,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注重提升低空制造能力和供应能力,开展碳纤维、超高强度钢、轻质镁铝合金等新型航材及电机、电池、飞控系统等零部件研发生产。借助科技“突围”工程之势找准点位,加大科技创新供给,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顺应飞行器试验测试需求增多的趋势,加深与行业科研单位、企业等合作引进资源,支持试验测试特色业态不断发展壮大,打造国家级低空飞行器测试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自治区低空经济试点。
第四,强化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在当前政策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能够直接影响市场主体进而更好发挥支持引导作用的办法措施,将更多资源引向市场化前景看好的业态,提高产业发展能力。优化支持有关项目的条件设置,提高支持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推进政策落地工程,把国家出台的政策尤其是着重支持内蒙古的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争取更多资源。
第五,有序实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相关工作。在国家总体部署下积极推进低空空域分类划设,提高工作协同性,摸清低空空域需求底数,给未来发展留有一定空间。进一步理顺公共航空运输与低空活动的关系。依法有效承担地方相应管理职责,形成保障低空空域安全的更大合力,促进各类低空飞行活动安全进行。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