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7个月、17部小剧场作品、5部新空间作品、147场演出、近万人次观演……这是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届“传统焕新计划”展演的亮眼成绩。
2023年12月23日,随着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吝啬鬼》末场演出的结束,首届“传统焕新计划”鸣金收兵。在项目组看来,现场观众热情的掌声不单是对一场演出的认可,也是对整个项目的认可。
古韵新唱 百花齐放
从项目策划、作品征集再到展演,“传统焕新计划”项目组忙碌了一年,结尾复盘之际,大家百感交集。幸福、温暖、满足、感动……谈起一年来的辛苦与收获,人人感慨万千。
“147场次演出,充分体现了天桥艺术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打造‘大戏看北京’名片的责任担当。”首届“传统焕新计划”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参演的22部作品是从82部申报作品中历经3轮审核遴选而出的精品,团队中既有中国煤矿文工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等国有文艺院团,也有上海哈皮木偶戏剧中心等民营演出单位,还有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单位和个人。一直以来,国有院团在传统文化主题创作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许多民营院团囿于资金、人才、运营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传统焕新计划”通过免除场租费、加大推广传播等方式,为这些满怀创意和热情的民营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平台。最终,此次入选的民营单位占比超过四成,他们正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力军。
从表演形式上看,本次入选剧目涵盖话剧、儿童剧、戏曲、舞蹈、音乐会、新空间表演6个类别,话剧《五脊六兽》、儿童剧《我们是秦俑》、舞蹈诗剧《舞云门》、音乐会《假如乐器会说话》……每个类别都有叫好又叫座的精品。这些“小而美”“小而精”的作品各美其美,以自己的方式和风格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体现出美美与共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除了新编题材,不少以传统戏曲形式创新演绎西方经典名著的剧目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验戏曲《谁是麦克白》、小剧场京剧《吝啬鬼》等通过中西文化元素的结合、传统和现代审美的交融,让情节更具故事性、表演更具观赏性,麦克白、阿巴贡等西方戏剧中的典型人物鲜活地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年轻力量 绽放光芒
在首届“传统焕新计划”中,中青年创作者及高校报名占比27%,他们的创造力和可塑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乐波娟和杨浥堃就是年轻创作者的代表。他们拥有专业戏剧院校的学习经历,对传统戏剧的守正创新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更执着的坚持。从《麦克白的四次方》到《谁是麦克白》,乐波娟的一个命题作业10年里一改再改,最终成为一部立在舞台上的“年轻老戏”。杨浥堃的《五脊六兽》综合运用极简的舞美设计、明快诙谐的天津时调及传统木偶等元素,以中式幽默探讨了“生存还是毁灭”这一永恒话题。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一群充满活力的大学生,用热情的表演舞出他们心中的“云门”……
不难发现,这群年轻的创作者在关注艺术创作的同时还关注市场和观众,愿意尝试跨界融合以及新的传播渠道。他们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找寻传统的魂、展现现代的美,为传统文化焕新表达寻找更多可能。
年轻观众的反应也让项目组和参演团队倍感振奋。来自南开大学的一位年轻学子在看完《吝啬鬼》后深有感触:“原来京剧这么好看,以后有这样的戏我还要来看。”
“我们策划项目的初衷,就是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戏剧人一起,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就要贴近他们的审美需求,宣发方式、推广手段要更多元、更有创意。”
传统焕新 播种希望
如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在传统主题创作中把传统的根扎得更深、把创新的路走得更宽,这是业界发展面临的难题,也是“传统焕新计划”关注的重点。
项目组十分重视参演团队的体验,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对未来的项目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舞云门》特邀主演山翀建议:“项目不仅可以征集舞台艺术类作品,也可以扩大征集范围,增设空间装置、美术设计等类别。”此外,杨浥堃希望能加大对青年创作者的扶持力度,一些团队则希望增加免除场租的场次数量……当然,更多的渴求是希望“传统焕新计划”能一直开展下去,呈现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好作品。
据介绍,第二届“传统焕新计划”作品征集工作将于3月开启,正式展演拟于今年下半年开始。相比2023年,今年会减少入选剧目的数量,注重精品。另外,项目组将对申报剧目及其团队的品牌质量、商业运作、市场规模等展开综合考量,精益求精。今年还将通过宣传营销、异业合作等形式对项目运营进行多维度创新探索,同时在票价制定、社群运维、观众互动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项目曝光度和影响力。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天桥艺术中心的平台,凝聚更多共识,汇聚更多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更具体、更精确、更可行的方式推动下去。让‘传统焕新计划’焕发出新的价值、新的力量、新的希望。”(记者韩洁)
下一篇:让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融入城市更新
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管委会
Email:ordoswh123@163.com 服务电话:0477-8394929